閱讀數: 198
禮樂教化,安定民心 |👉《群書治要360》第二冊
諸位同學,大家好!我們繼續來學習《群書治要360》第二冊,第四單元「為政」,七、「禮樂」。
夫禮之所興,眾之所以治也;禮之所廢,眾之所以亂也。
這一條出自於卷十,《孔子家語》。
禮樂教化興盛的時候,民眾就會因此而安定;禮樂教化廢棄的時候,人民就會因此而動亂。所以有一句講,「有禮則安,無禮則危」。危,就是亂、不安。沒有禮樂的教化,這個社會是動亂的,人民在生活上沒有一個依據,沒有一個標準。沒有禮,生活起居、待人處事接物這些都沒有標準,沒有標準自然也就亂了;沒有樂,沒有好的音樂,都是一些不好的音樂,人心就墮落了,人的情緒就不穩定,所以古聖先王觀察到禮樂的重要。所以古時候一個朝代得到政權之後,首先第一樁事情就是要制禮作樂,讓人民有個標準可以依循,作樂陶冶人民的性情,把七情五欲調到中和,這樣一來國家社會就安定了,不用動不動就用法律、就用刑罰。如果沒有禮樂都完全用刑罰,刑罰、法律定得愈多,犯罪率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,這個社會就動亂不安。這是說明禮樂教化的重要。中華民國建國以來就沒有制禮作樂,人民沒有一個標準可以依循,所以現在婚喪喜慶各種方式都有,甚至很荒謬、荒誕的也都有,有的用中國的,有的用外國的,就很亂。也沒有作樂,樂都是一些西洋的,一般搖滾樂,靡靡之音這一類的。所以國家就不安定,社會人心動亂不安。所以我們現在國家沒有制定禮樂,就在民間自己要來學習。所以過去台中蓮社雪廬老人編的《常禮舉要》,還有一些詩歌,這些我們要來提倡、來學習,這樣社會才會走向安定,人心才不會動亂。
好,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。祝大家福慧增長,法喜充滿。阿彌陀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