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群書治要》中修齊治平的智慧 14 成德法師(蔡禮旭老師)

play-sharp-fill

《群書治要》中修齊治平的智慧(第二回)—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  成德法師主講  (第十四集)  2023/2/16  馬來西亞馬六甲  檔名:55-226-0014

【點播更多集數】

諸位傳統文化的同道,大家吉祥!我們上一次講到第四句,第四頁的地方:

  【四、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悌也者,其仁之本與。】

  註解底下有講到,「先能事父兄,然後仁可成」,這個仁是仁愛。愛的原點,「父子有親」。「不愛其親,而愛他人者,謂之悖德」,尤其父母對一個人恩德最大,所以首先是知父母的恩,愛父母,侍奉父母。所以「君子為人,必專心致力於根本」。『君子務本』,根本建立了,『本立而道生』,道德就會隨之產生,他的道德涵養,他的仁愛心生了。當然我們延伸開來,這個「道」可以是家道生了,孝順為齊家之本。這個道可以是事業之道,事業要做成,信義為立業之本。我們想一想現代人的思惟,當然現代人包含我們自己,我們要去經營一個事業,我們首先最看重的是什麼?我找人脈,我的辦公室要氣派,讓人家看了不會小瞧我,我要很快賺到我第一桶金,都是這樣的思惟,這樣的思惟有沒有抓到事業的根本?所以現在的家業、事業,甚至於是道業、學業,情況如何?在二十多年前,那時候看到一個數字,中小型企業平均壽命二點九年,大型企業平均壽命七到八年。我看到這個數字就想像一下,中小型企業二點九年,一上就下來了,可能這中小企業還得很多親戚朋友借錢,那這不是玩玩家家酒胡鬧?這二點九年結束,不是沒事了,可能一堆債務在裡面。大型企業才七到八年,而且大型企業的話,員工有多少?你們要好好經營,影響的面也不少,幾百人都有可能,甚至上千人,還有一些企業是上萬人的。我見過一些很好的企業家,實在講他不是為了賺錢,他是一種責任,這麼多人跟我這麼久了,我有責任把他們照顧好,這叫義,他的思惟,信義為立業之本。

  所以這一句,我們跟「大學之道」合在一起看。首先我要自愛,自覺,明明德,我要恢復明德,我的整個思惟言行都要務本,我的道業才能成。所以修行就是改心,我們的心在我們成長的環境裡面,容易形成捨本逐末。為什麼?因為功利享樂主義盛行,我們或多或少都受影響。功利就是什麼?只看眼前,甚至還不擇手段。「德者本也,財者末也」,古人這句話重要。記得台灣有一個企業家,可能差不多四十年前,他的事業做得不錯,當時候台灣證券業很紅火,他就跨行做證券業,隔行如隔山。人事業很成功的時候,其實禍福相倚,危機可能也跟著產生了。為什麼?人有成就的時候,這個心容易膨脹,容易覺得自己無所不能。少年得志大不幸,很年輕就有一點作為,他的心態就產生我很了不起,他謙虛的態度就保持不住了。謙卦是六爻皆吉,「謙受益」,這個謙虛的心沒保持住,慢心就會增長。「滿招損」,一自滿傲慢,會招來災禍。荀子也說「凡百事之成也,必在敬之」,恭敬謙卑,這事一定成;「其敗也」,這個其敗也,代表他前面成了,最後又敗了,「必在慢之」,慢心起來了。《群書治要》裡面提到「靡不有初」,這個初就是開始,都有很好的開始,「鮮克有終」,能夠善始又能善終的不多,所有都要有恆心毅力。「有恆為成功之本」,這個心,初發心要保持,道業才能成就。這個恆心也是根本,不能虎頭蛇尾。一開始,我今年要念一萬聲,下了決心,前面三天氣勢如虹;到了第四天、第五天,我這個人就是比較沒恆心。你看還自己給自己台階下,這可不行,台階是別人給的,不能自己給。要「不顧生死,不計成敗」,要把它堅持下去。所以師長講,李炳南老師說修行就是改心。我們的心念,我們有沒有自知之明,觀察到自己的念頭。思考事情都是在枝末上,不是從根本,所以我們學業、家業、事業,這個道業好像都進進退退,甚至於一蹶不振都有。所以這一句對我們很重要,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」。

  小時候學過「青年十二守則」,其實這十二守則不離五倫八德,不離正確的做人做事。我們簡單過一下。「忠勇為愛國之本。」我們今天真的要對國家社會做出貢獻,忠,盡心盡力。這個敬忠,沒有離開我們的本分,我在哪一個行業、哪一個職責,我盡力做,我做好表率。你不做表率,就起了負面的影響,那就成事不足,敗事有餘。要盡這個忠,我們想到老和尚教導我們的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要給他人好的影響。給我們這個指導,依據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就是這八句。《華嚴經》就是我的心,《華嚴經》就是我的一言一行,要入不二法門。經典是經典、工作是工作,打成兩節了,入不了不二法門,就是入不了真心。解跟行脫節了,一脫節,這個心態就會偏了。用不了真心,但學文,解我們有讀經、有聽經,沒有落實,「長浮華,成何人?」沒有落實,又在讀經、聽經,很愛講道理。道理懂得多了,沒有落實,就很容易向外。這個向外也是我們的一個習慣,容易見人家的過,容易把責任推到境界上去。懂道理多了,這個向外的習慣更強了,就更容易見人家的過。傳統文化是內學,是向內的,「反求諸己」,因為向內才是從根本修。

  君子務本,什麼是本?起心動念,自己的起心動念是根本。依報,所處的人事環境、物質環境,是依報隨著正報轉,正報是我的心。我們常常都覺得問題都在依報上,都在境界上,就沒有務本。記得師長,這個都快二十年前,有一次在佛教論壇上,老人家專題演講「心淨國土淨,心安眾生安,心平天下平」。這個大家上網去查,應該可以查到這篇教誨。當然不要現在查,要安住當下,不能什麼風吹草動就把我們引到另外去了。「方讀此,勿慕彼;此未終,彼勿起。」專注很重要,專注不了,不可能有定力。定才能生慧,因戒才能得定,所以要持戒,要守規矩。《弟子規》就是規矩,《弟子規》落實一句,定力就增加一分,所以不能忽略了《弟子規》的學習。師長這三句教誨重要。大家想不想往生極樂世界作佛?想,從哪裡下手?清淨心,不能再染污了,不能再貪著了,要放下。有什麼東西不吃就睡不著覺的,慢慢放。我假如叫你們馬上放,你今天就不好睡覺了,那我就沒有恕道。

  接下來要講恕道。「有一言而可常行者,恕也。」你看我們在講學的人要特別小心,到最後都是很會看別人、講別人,自己就墮落了,自己恕道就沒有了。況且孔子是教我們忠恕,嚴以律己是忠,恕是寬以待人。對自己要趕盡殺絕,這個習氣要趕盡殺絕,對別人要厚道三分。所以這個學的佛法、傳統文化,要用忠恕的心去納受;沒有這個心境,愈學愈刻薄,愈學愈要求別人,那就學偏掉了。所以聽法還要有正確的心態來聽。所以師長說,學習傳統文化,要用真誠心,要用恭敬心。沒有忠恕的存心,就不恭敬了。「忠恕違道不遠」,忠恕跟真心,道就是我們的本性真心,違道不遠,跟道相應。「施諸己而不願,亦勿施於人」,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。恕道這個恕字,如心,如其心,設身處地,感同身受。

  功夫要下在清淨心,不能貪著,慢慢放。「心平天下平」,一個國君心平了,他處理事情心平氣和,尤其是沒有私心,大公無私平等對待,他一平等,老百姓的心都平了,都服了。就像一個部門的領導者愛憎心太強,喜歡的他就啥都對,討厭的他就啥都錯,太不平等,底下的人心一定不平。「心安眾生安」,我們這一句用在家庭當中,要讓家裡的人心安,當父母的人自己心得安定,你當父母每天擔憂這個、擔憂那個,你家裡人也被你攪得心神不寧了。假如這個當父親的人四平八穩,他家裡人就覺得天塌下來都不怕,有我這個父親在頂著。好像成德自己回想成長過程,父親的形象很高大,給我們很安定的感覺,啥事都不擔心,也沒見過父親慌張。所以父母的心安了,孩子人格成長健康了。所以我們大人不能都站在自己的角度,「我覺得應該不會影響小孩吧!」父母的心、父母的狀態,小孩都很敏銳,潛移默化都在影響他們。

  我們在課程當中,王偉傑老師有講過,父母是原件,孩子是複印件。所以要把孩子教好,君子務本,本在哪?本在修身,本在修心。所以我們剛剛講了,「忠勇為愛國之本」,你看這個忠字,自己盡心盡力做榜樣。佛家這麼教,儒家也是這麼教。《了凡四訓》裡面講,「發一言,行一事,全不為自己起念」,一心為公,為他人,「全是為物立則」。《中庸》也指導了,「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,行而世為天下法,言而世為天下則」,有這種心境的人忠誠。「勇」,勇於承擔,勇於突破。現在當領導者真不容易,底下的人都不願意承擔,他就得自己扛。我們能體恤父母的不易、體恤老師不易、體恤領導不易,我們就能勇於承擔。我們自己當弟子的,看著師長都九十幾歲了,在國際間奔波,我們都沒生起多分擔這些任務,那我們這個尊師的心就不足。沒有為父母分擔的心,我們的孝心就不足。所以這個忠勇還表現在侍奉父母上。我們看王西海老師,他本來會護理嗎?應該不會。他本來已經打算到新加坡去做工了,父親中風,他把事業的追求放下,因為他的人生觀覺得,盡孝是第一,他務本。本來不懂的東西,一個大男人,最後照顧他的父親照顧到,他的護理能力,那個醫生說他的護理能力可以來教醫院裡面的護士了。因為他的父親中風那麼多年,皮膚都有彈性了,醫生歎為觀止。這個勇於承擔,忠勇為愛國之本。

  這個有十二個守則,大家多去體會。這個假如我再繼續細講下去,今天又停在這一句。古人整理這些都整理得很透徹,我們自己多去體會。「孝順為齊家之本」,一個家庭最重要的,知恩報恩,家和萬事興。一孝順,這個家的氣氛很和諧,把人感恩心調動起來,家人之間都是念恩,哪有可能不和諧?「仁愛為接物之本」,與人相處,念念為他人著想。「信義為立業之本」,信是人的第二生命,你沒有信用,在社會當中沒辦法立足,你可能出去找工作,人家都不願意請你。尤其現在是資訊時代,你哪一件事,比方說坐火車,有一些系統自己買票的,你逃票了,可能你整個歐盟人家都知道了,信用都沒了。義是道義,做生意立志義生,我怎麼服務好員工。每一個行業都是服務人、都是幫助人,是從這一個出發點經營事業。看醫生出發點,救死扶傷,讓人健康,所以他希望人家沒有病,「但願世間常無病,哪怕櫃上藥生塵」,放藥的這個櫃子,上面的藥品都一層灰了,沒人來看病,他高興。剛好見到一個醫生,他講看病的他用「客戶」,我說這個稱呼我看改一下吧?應該叫患者。你用客戶,當醫生變做生意了。在古代兩個行業很受尊重,老師跟醫生,因為他們只想著長學生的慧命,把患者的病治好。這是義者宜也,應該的。這些行業應該做什麼?假如當醫生,看到一個患者,首先思考我能從他身上賺多少錢,這個跟醫道就偏掉了,這樣的事業沒有根,甚至會招來災禍。為什麼?不義之財。

  所以「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」,這個道都是跟道義相應的,跟自己這個行業的本分相應,不然都是橫財。橫財不能取,取了會有橫禍。剛剛舉到一個企業家,他事業做得很不錯了,在他那個領域頂尖。結果他一跨行,看人家證券所賺錢很容易,他也跨行做。隔行如隔山,沒多久的時間,四十年前賠了多少?三十億,垮了。有親戚朋友勸他,你趕快跑到美國去。很難得,他說我要做最貧窮但是是守信用的。他不願意不還人家債,跑到美國還去享福,你說那個福能享多久?他清清白白做人,真的還完了,一貧如洗。後來沒多久,改革開放了,他想去大陸發展,因為他債務統統沒欠人家,他的信用在,他想去發展,很多親戚朋友還是願意借錢給他,他就去發展。所以他說,我進入大陸發展的門票,花了三十億買的。結果後來在大陸發展得比台灣更成功。當然這個事例也給我們啟示,隔行如隔山,不能掉以輕心,不能志得意滿。所以「滿招損,謙受益」,重要!你往往有成就的時候,沒有護好這個根本,這顆心會出狀況的。

  「和平為處世之本。」處事常常懂得以和為貴,大局為重,平等對待他人。你不平等就偏心,偏心延伸之團體的不合。處世要和、要平,跟人講話心平氣和,心平氣和才能言,古人這個提醒很重要。你帶著情緒去跟人溝通,適得其反,甚至還發了脾氣,整個辦公室的氣氛馬上凝固了,搞到最後人家說那個母老虎又要來了。怒是猛虎,是吧?

  「禮節為治事之本。」辦事情要有禮有節,不能沒有章法。「禮者,天地之序也」,天地的次序,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。同樣的,辦一件事,事先規畫,「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」,按照程序來辦。辦完事了,總結經驗,「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」。辦事有禮有節,人家放心;自己假如不按常理出牌,人家都不敢跟我們配合。

  再來,「服從為負責之本」。負責事情,那是為人君,「知為人臣,然後可以為人君」。「知為人子,然後可以為人父」,我自己當兒子都當不好,我怎們當父親?我怎麼教孩子?怎麼當人家的孩子?我當領導者,我得先是一個好的臣子,我才能手把手帶底下的人怎麼當臣子、怎麼當員工?所以今天我拿到知名大學MBA,我就是一個好主管了嗎?你拿到那個MBA,首先覺得自己有光環,那個慢心就增長了。曾經有一個大企業家,這個企業在台灣非常大,到他的孫子了,到美國拿個MBA,拿個博士回來。你讓他做主管,對著這些跟過他爺爺、跟過他父親的員工,他用閩南話講,我不是來跟你們搏感情的。我不是來跟你們,這個翻作普通話不好翻了。以前他爺爺、他父親很講情義的,尤其對這些跟著他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都很有情義的。你看他一回來不講情義,講什麼?制度,什麼都給我制度化。制度很重要,可是人心比制度更重要,這個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名言;「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」。你什麼都是講這個硬邦邦的制度而已。古人留給我們情理法,把什麼擺第一?情義,情。他首先都沒有去體會爺爺、父親他們走過來成功在哪?他可能我拿個MBA了,我爺爺、我父親他們已經跟不上時代了。你都沒有服從他們的指導,你能真的是一個好的領導嗎?而且什麼都有因果,今天我們自己當下屬都不服從領導,改天你做領導,果報就現前了,人家也不聽你的。而且今天一個領導者要把工作交代給下屬,他會交代給誰?交代給會服從的人。他交代給不服從的人,他每天提心吊膽,不只是膽吊起來,肝也吊起來。所以做事靠譜,人家心安,他不會自作主張。所以《弟子規》說,「父母命,行勿懶」,「事雖小,勿擅為」。所以你看,這每一句都挺重要的。

  「勤儉為服務之本。」我們服務人,要把事做好,要勤勞;不勤勞,事都給人家耽擱掉了。還要節儉,「儉以養廉」。孝廉是人才,孝是做人的本,廉是做事的本。所以他不勤儉的人,出去辦事大手大腳的,亂花團體的錢,這個要辦成事就很難。就像今天大眾支持我們,結果看到我們花錢大手大腳,人家不支持了。「以戒為師,以苦為師」,勤儉,人家看了安心,看了認同。你們說一套做一套,人家不認同。

  「整潔為強身之本。」房間收拾乾淨了,空氣都清新。你吃個飯沒吃完,那個便當放在房間裡三天都發臭了,這個身體怎麼好?我聽說大學生的宿舍一推進去,馬上一股味道就衝上來了。整潔為強身之本。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。」所以「居處不莊,非孝」,你在的地方不整潔、不清淨,你的父母來看了一下,他回去就擔心了。

  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。」快樂都是從內而外的,跟我們的真心相應。我們本有仁愛心去助人,我們內心踏實、快樂。快樂從外面來的叫刺激,真正的樂從內而外。刺激,還得愈刺激愈大,不然不能滿足。大家有沒有看過好吃的人?他吃啊吃,我快樂夠了,我知足了。我看不是這樣,愈吃愈貪,地上的吃完了要吃天上的,天上的吃完了要吃海裡的。所以從外面來的那個是欲望的刺激,暫時滿足一下,「欲是深淵」。所以要從外面得到真正的快樂,難!

  「學問為濟世之本。」你真正要幫助他人,幫助這個社會,我們要有真實的智慧學問,不然你去幫忙愈幫愈忙,給的主意都是餿主意,都是本末倒置的主意,那不是添亂?所以《格言聯璧》說的,「治國經邦,謂之學」。真正的學問,就像稻盛和夫先生,日本航空倒閉了,臨危受命,花了四百多天的時間轉虧為贏,為盈利一千八百多億。真的是化腐朽為神奇,真學問!他務本,他公心,大公無私,從自己做起,他說我來不拿一分錢,士氣大增。這個老人家本來出家,還俗來了就為了幫我們,這員工哪有不感動的?

  「有恆為成功之本。」這十二個條目。所以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,孝悌也者,其仁之本與。」我們的根是父母,兄弟如手足,成長的過程兄弟姐妹給了我們多少幫助,給了我們多少美好的回憶,這分恩情不能忘。所以是愛人的根本,仁愛心的根本。好,當然我們孝悌之後再推己及人,「事諸父,如事父;事諸兄,如事兄」,「堯舜之道,孝悌而已矣」。真的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孝悌的存心,這天下就安定了。可不能小看孝悌二字,孟子說「人人親其親,長其長,而天下平」,每個人都知道孝順父母、友愛兄弟,天下太平。你看聖賢人分析事情很厲害,道在邇,道離我們很近了,我們都求諸遠,把它想得太遠了;「事在易而求諸難」,事情沒有那麼複雜,我們把它想複雜了。每個人親其親,長其長,天下美了。

  我們看第五句:

  【五、有一言而可常行者,恕也;有一行而可常履者,正也。恕者仁之術也;正者義之要也。至矣哉!】

  『至矣哉』,真是至理名言,真是重要的教導。有一個字是可以恆常,恆常就是「不可須臾離也」,就是『恕』。我們有忠恕的存心,就是用真心。真心不能須臾離也,一離,就輪迴心造輪迴業;不離,積功累德。我們能有恕道處事待人接物,處事待人接物都是功德。有一種行為是可以恆常,『履』是實踐,就是『正』,正直無私。『恕者仁之術也』,是施行仁德的方法。所以孟子說「強恕而行,求仁莫近焉」,強這個字用得好!我們一開始時時替人著想,是有點勉強,時而勉強,因為可能前面比較先想自己,現在知道、學道了,自私自利是輪迴心,要用真心才能往生極樂世界。一開始要念念為人想,有點不自然,時而勉強,慢慢習慣了,慢慢恢復自己的慈悲心,所以孟子說強恕而行。有個年輕人說,今年要落實念念為他人著想,那他已經離真心、離仁愛不遠,求仁莫近焉。『正者義之要也』,正直是遵守道義的要領,我們尊道義要以正做標準。你沒有這個正字,你麻煩了,變成是哥們義氣,我跟你是好兄弟,你要做什麼,我都兩肋插刀,最後一起關到監獄裡面去了,這種事可不少。所以真正愛護親戚朋友,都要依正為標準。就是自己的父母,這個「父母命,行勿懶」,命令我們的事要符合正義,不符合了可以不做,甚至還要勸自己的父母。「親有過,諫使更」,「父有爭子,則身不陷於不義」,「故當不義則諍之。從父之令,又焉得為孝乎!」所以有一個行為要恆常實踐而且做標準的,就是這個正,要符合道德、符合經教的才行。

  我們今天學的這一句,要把正義、把忠恕放在心上,相信我們會得很大的受用。真的聖賢教誨,學一句落實一句,就有一句的大作用。

  好,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,謝謝大家!

最新消息

熱門內容